自取其咎
拼音:zì qǔ qí jiù,简 拼:zqqj自取其咎的解释
咎:罪过,祸害。自己造成灾祸或自己找罪受。
成语出处:
老子《道德经》:“富贵而骄,自遗其咎。”
成语例句:
想当时因得罪于荆公,自取其咎。(明·冯梦龙《警世通言》卷三)
注音:
ㄗㄧˋ ㄑㄩˇ ㄑㄧˊ ㄐㄧㄨˋ
自取其咎的近义词:
- 作茧自缚 春蚕吐丝为茧,将自己裹缚其中。比喻弄巧成拙,自作自受
- 自讨苦吃 自寻烦恼;自找困难要求增加定额,到时候完不成,还不是自讨苦吃。古立高《初恋》
- 自作自受 由自己的不良行为招致的后果,应由自己承担 汝母在生之日,都无一片善心,终朝杀害生灵,每日欺凌三宝。
自取其咎的反义词:
- 嫁祸于人 转移灾祸于他人 立嗣君于南面,毙母后于中闱,黄门与禁旅皆歼,宗室共衣冠并殪。复又盗钏掩耳,嫁祸于人
成语语法:
主谓式;作谓语、宾语;含贬义
常用程度:
常用成语
感情*色彩:
贬义成语
成语结构:
主谓式成语
产生年代:
古代成语
英语翻译:
self do; self have.
其他翻译:
<德>eigene schuld zu büβen haben <eine verdiente straft bekommen><法>
相关文章: